针对我校高等数学教学特点、专业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特点,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故提出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改革思路等五个方面阐述。
一、课程设置
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
我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好各自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是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2、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①具备专业需要的实用计算能力和简单的模型建立能力;
②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培养目标: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
②能力培养目标:运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③情感培养目标:认真、细致的习惯、缜密、严谨的思维。
4、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高职学生应是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置的理念与思路
强化计算、淡化论证、强调使用、够用为度、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法、保证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选取
①教材: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改变所有专业选用同一教材的现状,准备为经济类专业学生选用高职类《经济数学》、工科类学生选用高职类《应用数学》。
②教材特点:
难易适中,浅显易懂。
强调概念、定理的背景分析和直观解释,不追求严格的论证和推导。
着重实例的引入和分析,体现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特点。
③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高职专业的要求、教材的特点、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
3、教学模块分配:将教材内容分成三大类模块进行教学。
①基础模块:必修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基本理论。 (针对所有学生)
②提高模块:提高性的数学理论、数学思想。(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③应用模块: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实施
1、教学手段方法:希望能够申请多媒体,展示极限等概念。
2、考核评价方法: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考核希望能够上升到40%-50%,(其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与到课情况40%,实际问题设计及处理40%,课后作业20%)这样有利于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和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资源:
考虑我校每学期末出题任务重,课件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够利用我校多媒体资源将每次的期末考试试题内容建立成题库,并将多媒体课件资源建立成课件资源库,积少成多,以供平时教学交流和期末考试出题时使用。
五、改革思路:
①模块化教学: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课时分配等原因,希望将教材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应用模块三大模块进行教学,期末重点考察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提高模块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但不作为考察内容。
②课程模式多样化:时代在进步,学校也必然壮大发展,数学课也必将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想必也必将在课程开设上走必修课、选修课、知识讲座的发展之路,例如:选修课开设《数学建模》,数学知识讲座开设《数学史》《数学文化》等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